中国产权市场是在1988前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过程中诞生的。作为资源配置市场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产权市场的发展经历很多波折,其背后也必然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经济学有很多规律,对产权市场而言,科斯定律的交易费用理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市场化配置主要是通过大量交易来完成,因此,若仅从交易的角度来看,市场主要关注点有两个:一个是交易成本,一个是效率考虑。

近十几年的产权发展过程,几个重大节点都和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火热,各机构使用的交易系统首当其冲,或纷纷升级或寻找新系统支撑;产权市场本身要求IT更效率的服务,而IT技术架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产权市场背后的经济学规律和信息科学的服务特点之间本身就有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这方面一些历史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的认识探讨,希望有助于信息科学在服务于产权市场的能力方面有更实在、价值更大的表现。特别地,探讨 IT怎么给予产权市场聚焦在其交易成本、效率方面的支撑。

一、简单回顾|在产权市场的发展历史中,IT和产权市场的创新

在产权市场发展过程的几个重大节点上,IT都很好的配合了产权市场的创新:

第一是3号令发布后,95年末,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国资网络监测系统的诞生,极大降低了交易的监管成本,使很多交易得以按时完成;确定的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竞价规则,使受让方之间的竞争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提高了交易效率;

第二、奥运缶之网络拍卖。网络拍卖流行,规避了传统拍卖的弱点,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用户公正体验;继而诞生金马甲、报价网、全国涉诉网等企业或机构,它们的核心都是网络竞价系统,此时IT配合产权交易创新顺应了时代需求;同时国资监测的范围也覆盖竞价过程;

第三、全流程业务系统;系统开发的主要软件开发商有:中百信。交易机构有:e交易、第四产权。目的仍是借鉴电商的网络应用经验,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本质也是提供效率)。

第四 、区域产权交易系统:第四产权等;理念是避免各家自建系统,提供一个通用系统,在一个平台上使各类业务畅通互作,系统地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可以实现避免交易的双重偶然性,扩大交易匹配视野,从而极大提高交易量。

二、全流程系统作业平台 | 资源配置之市场化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

一般而言,目前产权机构的信息化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用的企业信息化

一般有以下几种应用:1、网站、2、办公OA、3、财务系统、4、生产型企业的ERP和决策系统;

产权行业一般是前3个;其中网站的主要职责是挂牌信息发布和成交信息公示公布;这里面隐含的成本有:项目信息不对称和政策监测监督成本;网站实质肩负降低这两个成本的作用(虽然是最初步的、原始的、不完善的);而后几个目的是减低企业内部办公成本;这些最终都汇入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体现在交易佣金中。

第二层次:产权市场的专有应用

一般指: 1、项目审核挂牌工作流系统 2、国资委监测系统和其他主管机构的监测数据接入系统3、报名资格审核系统4、竞价系统5、保证金、价款结算系统以及以上应用6、企业总线系统、联通成一个整体应用(所谓全流程系统作业平台);有的交易所还有自己开发的特殊工具系统:如 1、指标合同匹配系统2、优先权摇号系统 3、特殊竞价系统(废旧材料综合报价系统)、大规模高性能竞价系统4、路演推介系统等等。

可以看出,这些系统,也是朝着减低两个成本的目标而去;即消除交易信息不对称和政策监测监督成本;最终是为了减低交易成本和提供交易效率。

2012以来的O2O、互联网思维等推动了中国企业转型的浪潮,传统企业特别是国企,被企业的互联网化火热所刺激与“压迫”,纷纷转型互联网+;国企混改的进程明显加速;国企改革始终是产权市场的主要服务领域和业务来源;因此,服务的压力自然传导过来,机构纷纷自发开发或升级系统;令人揪心的出现很多类似于“第二层次”的系统;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质量参差不齐;比较专业的开发团队全国也就几个,他们分布在北京、常州和成都;而且之间都没有合作和互通功能的计划;(注意建立系统的成本本身是纳入交易成本的,这些成本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开发软件和购买硬件的成本,还有看不见的企业员工培训使用的惯性成本以及将来更新系统后的习惯成本。)

目前,资源配置需要产权市场提供“流畅的”(低成本+高效)平台,在交易规模比单个项目交易更重要的情况下,好的系统承载了产权人更多的希望,希望出现这样的系统,它能够拓展产权市场的视野,挖掘出更多应该有的交易。也就是说,产权界实际上,一直在呼唤一个好平台的出现。

三、在技术支撑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平台并不是很容易出现的,比如,具体开发的时候,经常遇到

1、业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这是在实际业务开发中,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争论比较多的地方;业务带着传统操作的方式,认为必须按照以前的做法做,技术只需要模拟它们即可。而技术认为这个任务可以由现在比较好的线上方式来做。其实,这个问题要看用户。用户希望服务的呈现是什么样子的。而其背后的业务流程需要改变,如果业务流程只是以前的线下的翻版,争论就没有意义。但是互联网+的含义很明显不是照搬过去的流程。流程再造是很多机构业务人员不愿意做的。

总的来说,业务是服务的核心主干,应该是业务驱动无疑!但是,业务流程一定要面向用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特点进行流程优化甚至重塑。

由此看出,平台面对业务而言是弱势,机构的业务面没有跟上,系统也不可能超前替它们完成功能。

2、独立开发的系统的前景| 有没有统一业务模型和交换标准?

很遗憾,目前产权界信息化仍没有统一模型、更没有交换标准。独立开发的系统都是自己的模型。目前,很多的重复工作就是合作的接口工作,这对将来的集成无疑成本极高。

意思是,虽然,现在各机构不可能统一系统而都有能力或自己研发或外包研发。但是起码做到大家的“度量衡”统一吧,将来可以很快的“合拢”系统。异构的信息系统如何过度到将来统一系统?这个问题也许不存在,似乎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

四、近几年全国主要交易机构和国家相关机构在IT实现上的不足

1、一直没有实现业务系统的统一标准;

原因不详;本文暂且分析如下:

(1) 产权市场有的是企业制、有的是行政事业编制;分属体制内外如何统一?

(2)产权市场在理论界地位一直没有确定,一直争取和资本市场靠拢,想成为其一部分。最近才勉强确认是其一部分。可能因此也没有太多的人为它进行顶层设计。

(3)各省、地各自为政,交易制度不同,全国统一的业务系统也自然不可有。

(4)非标市场,外延内涵都很宽泛,加之相关法律缺位,一直没有出现很全面的建设方案。

2、机构局限于自家业务系统的建设

传统思维是自家系统是必须要有的。至于出现信息孤岛、无法互通,甚至简单的信息互挂都要费劲才能实现,这些都没有关系。这都不是机构的主要关心的问题;机构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现在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生存的更好或未来如何生存。

3、很多探索的系统都后续乏力

(1)95-96以来实现的全国监测网,是最大最成熟的全国产权网络。然而,系统是按照实时监测业务流程的目的实现的,实现方式是监测底层数据库的数据变动。应该说,此方式再扩展一下,有可能成为一个统一平台的基础设施;然而,这已经超出监管层的职责。

(2)金马甲网络竞价系统,也已蜕变成一个中介;

(3)由并购网改版的报价网,由于开发人员不专有,非行业内人士。系统始终不稳定和没有产品迭代意识,前景堪忧。

(4)新崛起的e交易和第四产权,属于比较领先的全流程业务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全体行业的认可,由于用户数量上产生不了网络效应,从而使用者也都感觉不理想。

(5)产权集团机构,利用外部力量打造自己的平台的思路和想法根深蒂固;也许是非标的行业特色,使得跨地域项目合作的机会少。市场对这方面的要求自然不强烈。

(6)协会的网站定位服务,在交易方面难有作为。

本节分析的结论是,没有顶层设计,底层模型也没有一致的模式。中间应用也没有标准可言,各自为政,诸侯割据;造成产权市场的IT支撑无法统一;也无法产生像BATJ的数据量和服务功能,不具备大数据的潜能,无法快速利用新技术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BATJ公司具有利用新技术的优先能力,将来蚕食,覆盖交易机构中介的能力更大。

五、IT新技术应用以及在未来的产权市场的应用

(一)简要看看新技术应用前景

(1)大数据

大数据不仅仅在于数据量超过传统单一计算机容量,而是在于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趋势信息;但不管怎样,必须要先有数据。

交易中的海量的数据,若加以含有人工智能的算法对它们进行处理分析,或许可以得到清晰可见交易态势、使交易服务精准有效、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宏观决策有数可依。可以服务于宏观经济和为政策决策的前期和后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2)区块链

大家知道,区块链一个主要功能是在不可信的环境中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中的信息天然就是具有参与方认可的、唯一的、可溯源的、不可篡改的信息源,因此在交易流程中很多的重复验证和操作流程就可以简化甚至消除。区块链技术以其自身特有的可信任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使得数据从采集、交易、流通,以及计算分析的每一步记录都可以留存在区块链上,使得数据的质量获得前所未有的强信任背书,也保证了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数据挖掘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简化流程、提升监管效率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交易方面,落地的区块链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人类在这方面以前有过几次冲刺,但都终结于历史的局限。目前在高性能计算机,分布式网络,大数据等的配合下,有可能出现新的高潮,人工智能将给计算机服务质量带来巨大的提升。想象一下将来的交易系统,能够给投资者提供具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服务,在这个系统支撑之下产权市场,将具备怎样的优势。

(二)IT新技术在未来的产权市场的应用

以上分析,看出产权行业目前在IT利用上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步伐,受制于很多大家都知道的因素。因此,要尽快补课,合力把基础完成好,争取跟上下一代技术的到来。

因此本文建议:

(1)尽快促成业内全部互联的系统

系统互联的三条路:1、强制  2、市场化  3、机构自发。

行政强制几乎不可能;市场化来的太慢;主要说下第三条路,既然没有力量强制化或市场化方式形成一个行业大平台,那么能不能通过开发一个“中间件”来在现有基础上互联呢?技术上是可以的, 需要建立一个行业的数据总线,将所有系统联通成一个。这个工程需要行业全体机构配合,因为上线之前要标准化待交换的数据,系统集成应该是保护现有投资的最好的办法。操作上,最理想的是现有资源的整合;

(2)信息技术面对产权交易的终极使命:一个是成本,一个是效率;要达到这个层次最终都要求主体联合起来作业,共享资源。非标市场是个大海洋,而投资人在信息不对称中,无法完成交易。现实情况是交易费用可能大到无法交易,意味着资源并不能流到最佳配置点。产权界一直在呼唤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业务专家专心从事业务,技术构建的平台能够无所不能地满足他们的交易要求。未来新技术应用,不再是简单的单个单位就可以建好和用好的,这个肯定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研发的支撑后台,而且要由全部的业务专家通力合作而成,这个成本很高,而目前没有一家能够承担的起这个费用。整个行业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来履行这个使命。这个是跨机构跨行业的行为,是考验协调能力的时候。

(3)因此,本文大胆预测未来新技术在第三层次的应用要么在行业内合作完成,要么由外界覆盖完成。

(本文作者: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技术顾问  何卫东)